Retrospective 2022

一转眼,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已三年。眼看疫情几近结束,然而新的变数又不断来到眼前。明年将会怎样,全球经济的走向如何,以及对钟表收藏圈和业界会有什么影响?只有等到明年才知道。回顾过去的一年,我看到又一个轮回已开始…

In a blink of eye, three years have passed since the explosion of global pandemic. While it appears the ending has come, new uncertainties just keep showing up. How will 2023 look like? Will the global economy finally recover, or get even worse, and what impact to the watch industry and community? Only time will tell. Looking back at 2022, I see another cycle in motion…

总的来说,今年钟表市场有所降温,从去年已明显缓下来的古董劳力士,到年初还持续火热的AP皇家橡树和PP鹦鹉螺等现代运动表,都跨过了短期的高位。热点自然有,延续自去年,最耀眼的仍然是一些当代独立制表品牌,为首必然是George Daniels和Phillips Dufour,最为人知的当然还是F.P.Journe。此外更多在世杰出大师进一步获得市场认可,如Vianney Halter、Roger Smith、Kari Vountilainen、Beat Haldimann,甚至大隐士Christian Klings。他们的作品数量都很少,因此收藏圈外的普遍知名度尚不如FPJ,但供求比例之紧俏,大家基本一致。

仅看独立制表这一区块当前的热度,市场似乎又回到了大约十五年前。那时古董劳力士比现在低调,百达翡丽现代大复杂款广受推崇并大举占据拍卖目录封面。百达翡丽的古董经典款尽管从来不缺长期专注的收藏者,但与古董浪琴、古董欧米茄一样,十五年前这类表的受众相对很少,远不是今天的情形。

然而风水轮流转。古董运动劳在2006到2008年间有个爆发,不料全球金融风暴突来,整个表市随之迅速回缩,其后长达七、八年的时间,是古董劳进入下一个气势如虹周期前的局部谷底,是稳准狠捡时间漏的良机(所谓时间的漏,可能是我发明的一个说法,捡这种漏最是公平光明,我乐此不疲)。2012年,大约在这个平缓区间的中点时刻,我写过一篇博客“今年是什么年?”,说的正是这个主题。

在回顾2022的时候,又旧事重提,我的意思也正是想在这里再次向各位建议,如果阁下喜欢或开始留意古董劳力士,那么现在这两三年,是从容挑选买进一些经典表款的好时候。

当然我从不认为我能准确预测市场,我只是尽量客观地观察过去和现状,以及已呈现的趋势。

市场也从来不会完全复刻历史只是简单照样重复轮回。很好的例子是卡地亚,我还没找到其曲线规律。历史上,卡地亚手表曾是一个高端收藏品种,只不过在广大表迷的眼里被冷落了很长时间,最近二十年行情基本持平,直到两年前即2020,一些非常稀有的经典如Crash London开始腾飞,但仍局限于很有限的几个表款。2022是卡地亚全面红火的一年。既然行情已经起来了,自然会持续一段时间。

卡地亚会不会在火热几年后再度进入一个长期冷寂的阶段?难说。手表这个收藏品种已经进入普罗大众的视野,在过去短短几年里,越来越多的收藏者和投资者入场,必然后果是长期处于偏低价位的好表和好品牌被逐一发掘,其后再跌也难。卡地亚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不过在品牌这一层面,个人之见,卡地亚和PP劳力士有很大不同,卡地亚也有主攻制表本质的作品,如十年前就领先业界的ID Two,但主要系列都是以外观设计见长,且型号款式极为繁多,这一点与PP劳力士最具收藏价值的一些系列有根本区别。卡地亚可戴可藏,尤其适合主题收藏,设计绝对优雅,品味一流,永不过时,但我还是将之归类于高端时装表。

由此再说回到钟表的收藏价值,自从喜欢上表以来,我一直认为一只表的价值涉及多方面,从外观内芯到历史地位…… 如果展开说,那就话长了。但有一点是显然的,那就是既不能只看机芯,也不可只管外表。

尽管机芯之精美和外观之漂亮并不矛盾,但内外都好的表相对真的不多。二十年前的收藏圈主流是看重机芯,那时机芯党当道。这几年很多玩家是第一看重外表。这也正是时尚潮流变化的一个表现。但显然,内外兼修才是长久正道。所以,针对眼下的时尚,我的观点是,非机械机芯的手表,外表好看但非自家首创而只是明显复刻别人历史经典的现代表,没多大收藏价值,便宜玩玩戴戴挺好,仅此而已。

任何时候,都有时间的漏,现在也不例外。但钟表收藏的门槛,今后肯定越来越高,因为好表越来越贵,收藏者们的眼光也普遍越来越高。现在很多表我都不会买了,虽然价格相对于价值并没有出现溢价,但实在太贵,超过我的购买力,只能作罢。假如我很有钱,多到花不完,那么我要求倒不会太高,看到什么表买就是了。可我财力很有限,那么在看过很多表以后,我必然很挑剔,尤其对于贵表。推而广之 —— 我觉得同样的逻辑对所有人都成立 —— 一个人要是买很多表却不懂挑(怎么挑是另一回事,各人口味不同),要么他钱太多,要么他见识太少。

我现在钟表咨询业务的一项工作,就是为客户在合理的价位和时间点挑选最合适的表。准确的取舍,是所有一流收藏的一个基本点。

在我自己的长期目标表单上,还有几款一直在等和在找的表,其中有古董劳力士,有现代PP,属于买得到但买不起,需要慢慢存够钱才能买的表;还有古董浪琴、古董豪雅和几个二三线牌子但特别棒的表,属于买得起但不是想买就买得到的表。

今年我买表包括附件在内的花费很少,倒是买了很多其他好玩的物件,就不全部罗列了。我个人的爱好显然也在轮回,车、笔、相机、音响…… 今年新入手件数最多的是音响类,主要在磁带这一项,买了近百盘空白卡带,一个双卡收录机,两台卡式录音座,并开始玩两轨15ips开盘,以上这些音响器材和磁带,除了两盒开盘带,全是老古董。

说起磁带,如今重拾旧爱,一看竟然也涨了。这是真没想到,按说磁带属于过时科技,怎么也比不过黑胶和CD。可是不。好的磁带,音质非常好。何况,模拟时代的所有录音,母带是终极重播音源。再细一想,作为模拟音响世界的一员,一盘磁带的好处是不仅可以重复听,而且可以重复录。老古董的卡式录音带,尤其是一些高质量低产量的空白带如Maxell Metal Vertex和Sony Super Metal Master,过去二十年的涨幅堪比Dufour Simplicity。以现在的势头,继续看涨。开盘带则堪称模拟录音的食物链顶端,近年来在发烧界日渐复兴,未来更加看好。

在我而言,玩音响和玩表有相通的乐趣。经过一年的认真学习和取舍,最后选定Revox PR99 MkII开盘机,一步到位,在年底前如愿入手,以Hemiolia出品的帕瓦罗蒂现场录音开声,感觉好极了。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