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is essay originated from one of my old posts on watch forum 名表论坛 watchbbs.com in 2007, and was re-written in 2011. Obviously, it doesn’t cover any Lange or Journe references since then. Also, the interesting comparison and similarity between Lange and Journe is more sensible on the early watches from the manufactures. As the time goes by, these two brands have become much different…
玩表至今,古董表现代表兼爱。现代手表品牌中,除几位独立制表人外,我一向最爱A. Lange & Sohne和F. P. Journe。也许是凑巧,这两个品牌有不少相近之处,尤其是不少表款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令我从一开始就同时喜欢上了这两个小众牌子,并喜欢将它们合称为A. Lange & Journe。
历史
朗格是个古老的牌子,历史传承不可否认。但尽管如此,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重生的现代朗格与老朗格迥异。现代朗格,其实说穿了是以翻版德国传统制表风格重新包装瑞士现代制表技术。
FPJ是当代制表大师Francois-Paul Journe一手创立的独立品牌,比现代朗格略晚几年创立。
十几年前这两个品牌崛起之时,都还是业界新锐,如今它们早已功成名就,与正统瑞士大牌们平起平坐,至少在一小撮病入膏肓、无药可救的表迷脑袋里。
定位
Lange与Journe皆定位为价格昂贵的高级表。朗格现为历峰集团旗下顶端品牌,级别至少与VC持平。FPJ创立之初,尚属于独立制表人范畴,随着品牌迅速成功及生产规模扩大,性质已发生变化(品牌品质依然卓越,未变质);严格定义,现应归类于高端小众品牌。Lange与Journe基本只做贵金属表,少有钢壳或其他金属材质的表壳,而这类特殊材质表壳的表款必然反而比相近款式的“普通”贵金属表更贵。现代朗格的钢款有Pour le Merite陀飞轮一只、Lange 1若干只,还有非卖品老版1815手动款Service Watch(顾客维护朗格手表时临时借用替代)若干只。FPJ仅有的钢表是自鸣表与三问表,选用钢壳是因其好声。此外,FPJ第一款运动表Centigraphe Sport从机芯到外壳全部采用铝材料,Octa运动系列也于日前推出。
风格
如上所述,现代朗格是骨子里的瑞士技术,结合新德国主义风格。FPJ则是法国风格,瑞士制造。Journe是法国人,FPJ从里到外,从开始到现在,每一只表无一不有强烈的Journe个人烙印。难得的是集团运作的朗格,也能较长时期保持一贯的设计风格(近两年来风格有变,甚憾)。朗格和FPJ各自都有鲜明的品牌特征,举例如下:朗格一律用Alpha针,FPJ永远用所谓的FPJ针(说起来,这种指针也是Ikepod品牌特征之一,且为Ikepod先用,故此称之为FPJ针欠妥)。朗格机芯用德国银(白铜),FPJ机芯全线采用红K金(最初几年用铜机芯,总共约在2000枚上下;新运动款铝质机芯,亦除外)。朗格各款表的表冠虽然大小不一,但形状不变。FPJ的表冠真正是独一无二,总是薄薄一片,环以美丽的麦穗扭索花纹。FPJ不但表冠薄,表壳也是一如既往的薄而贴手,佩戴十分舒适。朗格的表壳通常三部分构成,中段拉丝,表圈和表背外缘则抛光。再细究下去,表圈、表耳、表扣、表背固定螺丝和外圈刻字、表面时分刻度的字体,朗格和FPJ都各有个性。总而言之。两家在各自产品的各个设计元素上都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延续性,体现在产品的外在形象,自然就生出优秀的品牌风格和高认知度。
回头再看现代朗格和FPJ的短暂历史,我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推想:刚开始创立品牌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鲜明的风格,这风格要明显与众不同,而且要落实到基础表款,所以要有Lange 1和Octa,两者都是很显眼的非对称子表盘设计。这并不是说正统设计的做不出,或正统设计就做不出自己特色,只是要慢慢来,等站稳了脚跟再扩大地盘(以及表盘,从特立独行的子表盘回归传统大表盘)。毕竟喜欢传统风格的顾客多,于是就有了后来的Richard Lange和Chronometre Souverain。接下来,就表论表,继续闲谈。
作品
一开始是好玩,后来似乎就成了习惯,我常常情不自禁将朗格表和FPJ表放在一起对比。我发现,两家作品,从刚出道时的经典表款Lange 1、Octa RDM到后来的诸多表款,都存在一一对应。不仅如此,甚至许多对位表款的创作时间表都很接近,我觉得实在很有意思 –同时我也知道这实在很无聊。我有一句名言,凡表迷都无聊,只有程度不同。我属于比较严重的。–以下就我所能,一一罗列比较。玩笑文字,个人感受,各位看官不必认真。所有图片,除特别注明,均来自朗格和FPJ官网。
简单表之一:Lange 1与Octa Reserve de Marche
说到朗格,就不能不提Lange 1。我个人认为,自机械表复兴以来以来,Lange 1当为现代手表最经典最重要的作品。而Octa Reserve de Marche作为Octa系列的基本款,也是我眼里最经典的一款Octa,具有早期FPJ的鲜明风格,略后于Lange 1推出。对于刚刚出道的朗格和FPJ,我以为Lange 1与Octa RDM这两个基础表款的设计具有品牌立身之本的重要性(Lange 1至今仍是朗格产量最高的表款)。有意思的是,两者都是非对称子表盘设计,一个偏左,一个偏右。在当时众多品牌中非常引人注目。
在我看来,Lange 1的最大实际好处就是表盘干净,除了时分针,表盘各部分之间没有任何重叠(时分针的重叠,例如在12:00,则是大家都长期以来习惯的,并不需要再刻意分开,比如做成regulator式样)。因此即便别名Stealth的铂金Lange 1,哪怕灰蒙蒙白茫茫一片,看时间也很明了。另外,由于采用了子表盘非对称表面设计,那个大日历的空白窗口(1日至9日,左边日历窗显示空白,而非数字0)就少了些突兀。整体来看,Lange 1的表盘设计是一个公认的现代经典,在不对称中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匀称。
Octa的一个实用好处则在于时分秒针显示偏右,这样只要轻轻抬腕(左腕,假设这是大多数人戴表的手腕)就能很容易看到时间,这是许多人都已注意到的。(后来朗格于2010年推出了Lange 1 Daymatic,将Lange 1的盘面左右颠了个,子表盘到了右边,这样一来也有了Octa的这一好处。)Octa RDM的整个表面大片空白,一开始我不习惯,后来倒是渐渐喜欢上了,觉得反而耐看。Octa系列的其他表款则充分利用了这片空白之处,在此之上累加其他功能显示,如月相、年历、计时等等。
我相信所有的表盘都是经过悉心设计的,Lange 1和Octa RDM自然不例外。以下是TimeZone一位网友贴的两张分析图,仔细看后我才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原来其中的对位和比例如此工整!特别要说明,Octa RDM图中的那个紫色长方形乃黄金比例。


我是一个比较挑剔的消费者,特别对于贵价产品。我一向喜欢Apple产品,我觉得潜在的根本原因是Apple永远设计第一,尤其产品外观设计第一,正好我最在乎外观。我一直觉得所有手表品牌里,骨子里最像Apple的就是FPJ。Journe本人极有审美品味,做产品和Steve Jobs一样极端苛刻,非常在意用户感觉,并且技术高超,同时高瞻远瞩。他做表,先设计外表,再设计内芯。当年设计Octa的时候Journe就是计划好以此为基础芯开发出一个系列,每款迭加相应功能的组件。Octa RDM左半部的大片空白,就是留着给诸多迭加功能的。因此很自然的我们后来看到Octa系列的月相、计时、年历等表款。它们的表盘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右边的时分秒子表盘。相比之下,朗格的最初设计哲学则不同,是极端的一表一芯。我更愿意相信,在朗格设计Lange 1的时候,并没有像Journe那样想得很远,即如何还要在此基础上开发其他功能。从表盘上看,Lange 1已臻完美,留下的余地也不多了,后来的Lange 1月相似乎是唯一自然的延伸,其他再要加别的什么功能真还不易,所以当看到后来朗格推出Lange 1 Time Zone的时候,我实在很佩服,这算是把Lange 1表盘的空间用足了。
简单表之限量款:Lange 1A 与Octa New York


Lange 1款式很多,包括不少限量款。各个限量款中,最有收藏价值的是Lange 1A,通体黄金,雕刻金面,金质夹板与擒纵轮。Octa RDM也有一款限量,纪念纽约9/11,雕刻金面,当时FPJ尚未全面生产金机芯,因此仍为早期铜机芯。
月相:Lange 1 Moonphase与Octa June


这两款月相各有春秋。在不少人的心目中,Octa月相是最浪漫的月相表,上面这只如果换成玫瑰金面,真正浪漫之极。而一向冷峻的Lange,在它的Lange 1上加了一个月相后,凭空一下子也多出了一份罗曼蒂克,譬如上面那个玫瑰金款。两者的机芯,一为手动,一为自动,各有各自的美丽。若论技术, Lange 1月相更胜一筹。若比老本,现产Octa月相的金机芯拆开来更能卖钱。
世界时/GMT:Lange 1 Time Zone与Octa UTC


每次想到朗格竟能在Lange 1的基础上变出这样一只与众不同、朗格味十足的世界时,总令我佩服不已。固然,机芯是根本,但我以为如何巧妙设计表盘更能体现品牌之本色。Octa系列要做出世界时,须面对不同的挑战。Octa的表盘空白面积虽大,但都落在一侧。等了多年,FPJ另辟蹊径,做出一款具备世界时区显示的GMT。
陀飞轮

不单Octa系列,FPJ最早的Souveraine系列也是和Octa一样将时分秒三针置于右边的子表盘,老款陀飞轮Tourbillon Souverain因此十分别致漂亮。其实Souveraine系列在前,Octa系列在后,难得的是两个系列在外观上如此一致,这在一个品牌的早期腾飞阶段尤其具有正面意义。

现款FPJ陀飞轮,第二代机芯,盘面设计与旧款基本一致,变化之一是跳秒显示。

如果继续乱侃,延续Octa RDM和Lange 1之对应,那么朗格的相应陀飞轮就应该是Lange 1 Tourbillon。朗格的这款陀飞轮在表盘设计上也很巧妙,充分利用了Lange 1的框架。

可是如果抛开表面形式,真正可以和FPJ陀飞轮一比的朗格陀飞轮却是Tourbillon Pour le Merite。也许又是巧合,在这里我又一次看到了两个品牌惊人的相似之处:同为最初出道时的表款,同为陀飞轮,而且都进一步装备了恒动力(constant force)。FPJ用的是行轮系恒动力装置(train remontoire),朗格用的是芝麻链,都是首次运用在手表上,在当时都是世上独一无二。
时至今日,在泛滥得铺天盖地飞舞而来的陀飞轮前,我最喜欢的陀飞轮手表,第一仍是Pour le Merite,第二Tourbillon Souverain。
年历/万年历
年历与万年历这两项功能上,朗格与FPJ却是背道而驰。


尽管万年历与年历的差别仅在于每年二月的最后一天,但在我心目中,这种差别是根本性的。虽然我明知年历表之发明与兴旺实为市场需求所致,亦可谓一种技术进步,可潜意识里总觉得这是技术上的妥协,故而对此有抵触心理(简单的日历我反而能接受)。唯一例外是FPJ的Octa Calendrier,盖因Journe之“避重就轻”,恰恰是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不妥协 –他认为大多数买得起万年历的顾客并不懂得如何使用这项复杂功能,因此出于对自己作品的尊重,只做年历,不做万年历,直到09年,千呼万唤之下终于推出外形与Octa Calendrier几乎无异的Octa Perpetule,总共99只而已,以飨铁杆表迷。


朗格先做Langematik Perpetual,此乃正道。可是若干年后耐不住寂寞,也做起了年历。Saxonia Annual Calendar隶属Saxonia系列。Saxonia原为现代朗格最早出品的四个表款之一,历经几番变化后,如今已面目全非。就外观而言,这个年历表脱胎自Langematik Perpetual,有人喜欢,但在我看来却显平庸,少了朗格的精气神。
朗格先万年历后年历是妥协,FPJ反其道行之是另一种妥协。这一点,倒是两家在万年历、年历表上的共同点。不过,FPJ是点到为止,继续不妥协去了。朗格近年趋势则令我担忧。
计时



不得不说,计时是朗格强项。Datograph是我眼里朗格至今巅峰之作。其实最初最喜欢的不是Datograph,而是白金面红金壳的Octa Chronographe。但慢慢我发觉Octa Chronographe根本不是Datograph敌手。
更具实力与Datograph抗衡的FPJ计时是后来的Centigraphe Souverain,外形上两者也较接近,但毕竟仍无法与Datograph相提并论。
跳时: Zeitwerk与Vagabondage



跳时表FPJ出手在先,2005年限量款Vagabondage,2009年Vagabondage II。巧的是2009同年朗格出Zeitwerk,似乎有默契。Vagabondage II与Zeitwerk这两款跳字之间,我偏爱前者。我觉得FPJ的设计更聪明且更优雅,首先看这两款表的关键部位 –时分窗口的排列、形状及间隔.。朗格的设计很实在,技术也很厉害,可是这个分钟窗口,显然背离了当年朗格开表界一代风气的Lange 1大日历美学,缺点是明显的,但在这样的表盘格局里,也是不得已的。相比之下,Vagabondage II的时分秒就很取巧。
虽然都是跳时,但不同之处在于Zeitwerk是Lange 1之后的又一里程碑,它会继续量产下去,并将对朗格今后产品线有深远影响。Vagabondage系列则不过是FPJ的偏门款式,注定只会是小产量。
简单表之二:Richard Lange与Chronometre Souverain


RL和CS都是chronometer级的简单表,定价接近,差不多同时推出。那个时候,朗格和FPJ早已在业界站稳脚跟,而且地位崇高,可以大胆拓展传统大表盘设计的表款。简单三针表是必做的,但要做得简单却不低级。最高级的简单表,是以精准为本,这正是RL和CS的定位。玩家圈中,RL和CS都以极其精准出名。RL更是体现了“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哲学,以清晰易读的大表盘及1/6秒刻度配合大秒针,以求精确读时。
RL和CS都是chronometer级,不过都没有COSC认证。以Journe之高傲自负,根本也不理会COSC,自说自话,自己命名Chronometre(共振Resonance Chronometre亦如此)。为确保走时精准,RL启用朗格自产游丝,并沿用Double Split的摆轮和微调。CS则沿用保证高稳定性能的双发条,与同系列中的著名Resonance一致。

如今Richard Lange系列日益壮大,其中Richard Lange Pour le Merite最为极致。因表径够大,珐琅盘可以做成三层,怀表味十足。可惜的是那根很实用的大秒针变成了小秒针,一来合乎古味,二来也是因为芝麻链已很占空间,再加大秒机构,表壳必然增厚。

在我眼里,与RL PLM相对应的,正是FPJ 2008年初出的Repetition Souveraine三问。RL PLM是RL的延续;FPJ三问则无论外观和机芯面都像极了CS,好比是CS的延续,连尺径几乎完全一样,只是厚了那么一点点。事实上,Journe自己说,当年出CS的时候他已经计划好了这款三问,以此将他的Souveraine系列进行下去,以此将他的所有竞争对手和抄袭者打得落花流水。
自鸣/三问/报时


说到问表,必须承认,这一项至少目前朗格仍远远落后FPJ。Journe最早印上FPJ品牌的作品之一就是一只孤品自鸣手表Sonnerie Souveraine,卓尔不群,精粹典雅之极。Journe此后又经六年潜心专研,于2005年制成现产款Grande et Petite Sonnerie自鸣表,钢壳,单发条盒,仅此两项,即使在屈指可数的自鸣手表这一精英群中,都与众不同。此款自鸣表外观沿袭经典Souveraine盘面格局,并融合早期那只孤品自鸣表的设计,背裸加适度正裸,空前诱惑。三年不到,FPJ紧接着推出Repetition Souveraine三问表,正面如自鸣款一般开口,但换成了CS的盘面格局。机芯不可思议,仅4mm厚,版路亦与CS的Cal 1304如出一辙,又见FPJ标志性的双发条盒。

朗格三问令人望眼欲穿,久久不见踪影,于是期望更加高涨。按朗格的作风,这第一款三问,要么不做,要做必然出类拔萃。至于今年新出的Zeitwerk Striking Time,只不过是报时表,顶多算小自鸣,还不够三问级别,遑论大自鸣。但不管怎样,总算对广大朗格迷有了一个交待,而且此表做得巧妙,充分利用了Zeitwerk的表盘空间,正面袒露出两个音锤,恰似FPJ的设计。
超级经典:Datograph与Resonance


最后压轴,请出这一对朗格和FPJ经典中的经典。不知为何,我总是把朗格Datograph和FPJ共振Resonance看成一对,其实这两者在功能上毫不相干,即使外形设计也迥然不同。仔细想想,倒是有一点相同,就是两者的表盘都非常平衡,都有两个大大的子表盘。进一步,表盘之中又有一点不平衡,所谓不平衡中见平衡,可谓真正的完美。还有一点相通,这两款表都体现两家看家本领,有口皆碑,也是我眼中两家最美机芯的代表。两者的价格都不低,却也并非高不可攀,是为各自中坚力量,注定了要许多人心甘情愿破财。有关Datograph和Resonance的无尽感受,这里不再赘述,我曾写过专文,发表在《时间艺术》杂志,欢迎有兴趣的读者评阅指正。
图片来源:如非标注,皆来自朗格和FP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