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rospective of 2010s: Among all the timepieces of 2010s, I selected 10 watches that I hold in highest esteem, and I end up with the list below, in chronological order.
1. Laurent Ferrier Galet Classic Tourbillon Double Spiral(2010年)


Laurent Ferrier首款陀飞轮,我最喜欢最想拥有的陀飞轮手表之一(可惜,至今还没有,继续希望吧),最爱39mm日本版白珐琅面或象牙白珐琅面黄金款(注:上图为41mm标准款),其次是39mm日本版Onyx黑面白金款。这款陀飞轮是我眼里Laurent Ferrier这个品牌至今唯一完美佳作(对,我眼高手低,看表非常苛刻,过分),从里到外彻头彻尾的怀表风骨,不仅在于显而易见的机芯及盘面,甚至壳型尤其表冠,都形似神似怀表。
一个品牌第一件作品就如此出色,实在令人赞叹,同时也不由从一开始就暗暗担心,后续作品能否达到同样(且不说更高)的水平。可惜……不过,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好表就是好表,这款表是我最推崇的2010后现代表。
2. Patek Philippe 5950A(2010年)

5950A发布于2010年巴塞尔表展。机芯CHR 27-525 PS,源自百达翡丽也是钟表史上第一只双追手表PP No.124824,首先被PP 5959复刻。2010年,这款无论版路、细节乃至打磨都美到极致的超级计时机芯被装壳到5950A。
一个比较客观的普遍共识,复杂功能里,最能体现机芯美学的是计时。这是一种繁复的美。机芯之美,有简单的美和繁复的美,前者如Dufour Simplicity,后者如CHR 27-525 PS。
高复杂表,当然是机芯做得越小越厉害,但现代表的表径又不宜太小,毕竟要适合现代人的佩戴习惯。5950A选用枕形,约合37mm表径,这应是最合适小小CHR 27-525 PS的最佳外壳,不但不至于有大壳小芯之虞,而且这壳型,表盘的花饰,底盖的处理,真是古典到骨子里,竟然还是钢款,好到不能再好。
3. Kari Voutilainen Masterpiece Chronograph II(2012年)


Kari Voutilainen是广受推崇的公认大师之一,也是相对多产的一位大师,其作品也不以计时表为主。但与其他几位大师不同,他还是做了几款计时表。这几款计时,每款都很美,尤其是2012年完成的Masterpiece Chronograph II,机芯和外观之美兼而有之且登峰造极。
Kari的表,有其一贯的特点,即机芯特别漂亮,版路高贵大气,打磨熠熠生辉。外表特征,除了极少数几只定制款(如Observatoire No.1),必有泪滴表耳、大宝玑苹果针(所谓mega pomme hands)、Kari御用字体时标。Masterpiece Chronograph II这款,是在原来Masterpiece Chronograph基础上加了大日历和月相,表盘被分解成几个错落有致的子盘和窗口,在我看来,这种盘面格局是泪滴耳的最佳绝配
Masterpiece Chronograph本来就已很美,这个加强版更美,并配备有特制精美雕刻的将官底(Kari出品的又一当家绝技,只是偶尔才一用)。这先后两款计时,表径分别为39mm和40mm,各限量十枚,其中Masterpiece Chronograph II有两只铂金款,其余八只为白金和红金款(上图为灰面红金款正面与白金款机芯面)。
4. Christian Klings Open Version(2014年)


本文列出的所有表当中,这款表我猜是最少为人知的,但对于我等一小撮表迷,却是如雷贯耳,皓月当空。Christian Klings,当今极少数传统手工制表的大师之一,这只Open Version是他过去十年里的作品之一,制作历时两年,是一只私人定制表,孤品。
这只表,正面粗一看似乎不过就是一只简单小三针表。细看则不然,很古典的双层宝玑盘面和蓝钢宝玑针,手工雕刻的深蓝色罗马时标,手工味同样显著的白金表壳表冠以及尤其显著的泪滴表耳。这样的面针壳组合正是典型的Christian Klings风格,十分高贵雅致,定制却丝毫未失制表者的DNA,善哉。再定睛细看,原来表盘中央不是玑镂金属材质,而是一面有着细腻纹路的白色丝布!
机芯面,初看即惊艳,百看亦不厌,愈看愈觉美。Christian Klings将机芯底板作霜金处理,是为英式风范,底板之上的所有夹板则作最大限度精简,或剔除多余,或变形简化——原本各种几何形状的夹板被一一精简成直线,再经极致镜面打磨,成为匀称分布全身的钢质筋骨,黄金套筒里的一颗颗红宝石轴承则好似美丽的关节。这样一枚(据我有限所知)前无古人的机芯,不但超级炫技(技术难度有多方面,其一是如此精简的夹板和轮系,须依然保持稳定和精准走时),而且异常炫目,呈现出如音乐般的美妙结构,空灵通透。
5. Patek Philippe 5370P(2015年)


5370双追,个人以为在产百达翡丽大复杂表款里最值得买的一款,定价仅约为上述第二款的5950一半。5370搭载CHR 29-535 PS机芯,从5204万年历双追计时的CHR 29-535 PS Q变化而来,去除了万年历,成为单纯双追,比5950的CHR 27-525 PS大一些也厚一些,做成圆表正合适。5370P首款基本数据:白金底盘的纯黑色珐琅面,白金立体宝玑时标,白金叶形时分秒针和瞬跳30分钟计时针,镀铑精钢双秒追针,表径41mm,厚度13.56mm,铂壳,6点位表耳之间镶嵌钻石。
如果不算入第一只双追手表No.124824(珐琅面),这是百达翡丽第一款珐琅面双追手表,而且是黑珐琅。除非百达翡丽今后还会出40mm或39mm的5370(即外观基本不变,只是表径略缩小),这是一款十足完美并注定非常重要的百达翡丽大复杂表。
6. Leroy Chronometre a Tourbillon(2015年)


与百达翡丽5370同年巴塞尔表展推出,我眼中的2015最佳年度表,可惜不了了之,至今未成品(所以这里就不多说了)。但即使如此,它仍是我最推崇的现代表之一,现代制表技术和古老机芯工艺完美结合的典范,从内芯到外表每一处细节都令我赞叹不已。
最耀眼的亮点自然在机芯,Leroy Caliber L100:正向脉冲擒纵,双曲线游丝,特别的大摆轮,特别的陀飞轮,芝麻链……以上任两三项组合就足以独步当今武林,难得的是全数集结在一枚现代机芯里,而且自成如此美妙之一体,可谓机芯艺术之荟萃,视觉的盛宴 ,法式制表艺术的完美传承,呈现出一种令人心驰神迷的繁复机芯美学,我将其归类为新凡尔赛风格。
7. Rolex 116500LN(2016年)

我推崇的表,只就表论表,只考虑表本身,不考虑品牌、产量、价格。我喜欢迪通拿,尤其最爱保罗纽曼。但在微博和论坛上,我也说过:“我觉得古董款如保罗纽曼自然好,但却有一个很实在的先天不足:蚝式+手动。相比之下,我以为现代迪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劳力士计时表。”之所以对手动蚝式有微词,是因为我觉得手动蚝式实在不适合日常佩戴,锁把每天上链够折腾。
此外,虽然我认为保罗纽曼是最好看的迪,但那毕竟是古董款。古董归古董,现产归现产。一个强大的品牌,必然不断出新,也应该如此,不可能永远只是复刻古董。到了16520,迪通拿终于迎来了自动。照这么说来,搭载首款全自产机芯Cal 4130的116520,才意味着真正完整意义的劳力士自动计时表,而116500则是搭载Cal 4130的新一代自动迪,也是我眼里做得最漂亮的现代钢迪。劳力士这个迪通拿正是我眼里的2016最佳男表表款,它的设计理念也是我最赞赏的一种,体现了传承和创新的完美平衡,既延续了迪通拿的经典外形格局,不作无谓突变,又有恰到好处的新意。新款最引人注目的亮点是陶瓷表圈,除了有其一定的实用价值,也为整只表的外观增色不少,尤其是白面款,面圈对比活泼亮丽,相比上一代116520更显具现代感,隐约之间却又有6239至6263时期手动迪通拿古董款的些许味道。
8. Krayon Everywhere(2017年)


真正前无古人的一款现代表,给我们带来了机械表历史上首次出现,甚至怀表也不曾有过的超复杂功能:世界任一地点任何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刻。
最推崇三点:
- 前无古人的复杂功能,绝对的创新。
- 实用的全新功能,并非为新而新或为复杂而复杂。
- 崭新的制表理念,强大的技术实现。
Everywhere的原理如同一个复杂的控制系统,或更浅显地说,像一个电脑程序,包含日期、经度、纬度、时区四套差动机制,独立设定,联合作用,超级精密,细致全面,但匪夷所思的是全机械实现。很难想象,全凭传统方法,不依靠现代电脑,能制作出这样一只表?这也是为什么怀表时代不可能实现这项功能。但即使如今的电脑提供了设计和模拟的种种便利,最终能在区区一块手表的体积里完成这样一个全机械系统,仍是令世人称奇赞叹不已。
Everywhere的奇妙设计无处不在,例如日出和日落转盘,叠合一起即可(几乎)无缝显示精确的昼夜区间,十分直观。Everywhere的盘面干净,逻辑合理。时区设置,精确到半小时单位,真正涵盖全球所有时区,包括各地的夏令时。经纬度和时区日期皆可随意双向调节设置。一旦设定,每天日期自动推进,昼夜长短随之自动变化,而昼夜的边界点正是日出日落时刻,既好看又好用。
Everywhere的机芯打磨也是一流。机芯零件数高达595,厚度仅6.50mm,但因整表还需叠加日出日落等多层表盘已及多层指针所占空间,所以表的厚度达11.70mm,表径42mm。作为一款这么复杂的手表,仅从表盘设计考虑,需要呈现的信息繁多,却又不可显得局促拥挤,如此尺径及比例可谓最佳。另外需要指出的是,Everywhere仅显示简单日历,没有做成万年历,甚至不是年历。我十分赞同这样的设计。表已经做到这个份上,就不必再增加复杂度。日历自然必有,年历或万年历就没必要了,佩戴者可以自己调。以一个单纯而快乐的表迷的眼光看,假如每天戴这表,那么好歹每过一两个月调一次日历,正好可以在这表盘上看日出日落和昼夜长短的快速变化,不亦乐乎?
9. Beat Haldimann H12(2017年)


当代制表大师辈出,杰作纷呈,但表毕竟只是表,在我心目中具有哲学意味的作品仅出自两人:Philippe Dufour和Beat Haldimann。
在我的表界封神榜里,Haldimann被尊为表仙,每件作品在表界都是独一无二。从H1、H2到H8、H9,一路向西,臻至化境,是为仙道。H11,再回首,似乎还是留恋人间烟火……
H11问世后不久就有了小秒版,最初看到时,我的反应回馈是妙极,简直神来之笔,却如顺手拈来。显然这个小秒版较受欢迎,所以后来干脆就单独开辟一个型号H12,推出之际H11也同时发布同样面壳搭配的新款。H11和H12这一对神仙组合,全部传统手工制作打磨组装,机芯极简表象之下蕴含深厚内力,最显著特点是罕见的中央摆轮。正面看,没有秒针的H11原始纯粹,加上小秒的H12灵动活泼。如果只能二选一,我取H12。
10. Audemars Piguet RD#2(2018年)


回顾当年皇家橡树始祖Ref 5402问世,一举缔造高级运动表这一手表种类,首创皇家橡树超薄一体壳型,表径39mm,厚度7mm,时分两针,没有秒针,不争分秒,却设日历,隐然已有万年历的悠闲气度。RD#2一步到位万年历,大小指针共达七枚但依然不见秒针,而且更薄,承继Ref 5402之优雅到极致。
RD#2历时五年研发,Cal 5133为全新机芯,不同于传统万年历由基础机芯叠加万年历模组再加自动陀的做法,而是采用一体化设计,将三层结构并作一层,机芯厚度因而减至仅2.89mm。壳型为经典皇家橡树一体式,以最大限度实现超薄。表壳和表带皆为铂金,表径41mm,厚度6.3mm,我眼中超美的超薄自动万年历手表。